遼寧洪澇災區(qū)緊缺棉衣棉被食品和飲用水
8月1日至4日,我省連遭特大暴雨襲擊,全省11個市、46個縣(市、區(qū))發(fā)生了洪澇災害。我省民政部門對轉移人員采取集中和分散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妥善安置,一部分災民集中安置在敬老院、學校等場所,一部分災民投親靠友或到未受災村民家中暫住等方式分散安置。
全省共設立集中安置點112個,集中安置災民2.72萬人。全省各級共安排帳篷1500頂、棉被褥3萬套,食品、飲用水130多噸,及時發(fā)放到災民手中,保證了災民有臨時住所、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
民政部門調(diào)查統(tǒng)計顯示,此次洪災范圍廣,波及了大連、鞍山、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遼陽、鐵嶺、朝陽、葫蘆島11個市、46個縣(市、區(qū)),受災最重的是鞍山的海城市和岫巖滿族自治縣,營口的蓋州市、葫蘆島市綏中縣。
鞍山:兩小組專運救災物資
鞍山市已經(jīng)成立兩個救災物資運送小組。省民政廳撥付海城災區(qū)的300頂帳篷,市本級調(diào)撥海城的3000條腈綸毯、1000條棉被;調(diào)撥岫巖的300頂帳篷、2000條腈綸毯、5000條棉被均迅速集結到位,護送至海城和岫巖。同時緊急調(diào)配5000箱礦泉水、5000箱方便面及1000箱餅干運往岫巖;5000箱礦泉水、2000箱方便面、2000箱餅干、500箱面包及1000箱火腿腸運往海城。目前工作小組均已駐扎到海城和岫巖受災地區(qū),協(xié)助指導開展轉移受災群眾、分發(fā)救災物資、核查災情等工作。
葫蘆島:急調(diào)轉移安置物資
綏中縣轉移安置人口986人,主要是采取投親靠友方式安置;建昌縣設置10個安置點,對宮山咀水庫泄洪緊急避險轉移群眾進行安置,主要安置在各小學校、縣城職高、三高中,縣紅十字醫(yī)院、部分縣城內(nèi)賓館,截止到8月6日,由于部分鄉(xiāng)村道路積水、沖毀,造成電話、公路不通,房屋倒塌情況正在核實;南票區(qū)轉移安置人口3168人;興城市轉移安置人口6684人;楊家杖子轉移安置人口820人,主要在三所小學校集中安置,投入資金5萬元用于轉移人員生活救助;市民政局緊急下?lián)苊薇?、棉褥、雨衣、夏涼被、帳篷等救災物資4100余件,用于受災群眾臨時安置。
營口:已收到捐款近22萬元
第一時間將200頂帳篷、3100床被運往蓋州災區(qū)。當?shù)孛裾块T在營口大學組織接收安置災民3000余人,同時籌集糧食、食品、飲用水等生活用品,保證了災民的基本生活。
營口市已經(jīng)組織市直機關開展社會捐助活動。8月6日,市直機關全體黨員干部職工發(fā)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積極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助活動。截至8月7日12時,營口市慈善總會接收捐款近22萬元,營口市經(jīng)常性捐助中心接收棉被2000余床。
遼陽:救災小組分赴七鄉(xiāng)鎮(zhèn)
遼陽市民政局組成7個工作組,分赴吉洞峪、河欄、甜水、八會、寒嶺、下達河、隆昌等7個災情嚴重的鄉(xiāng)鎮(zhèn)開展救助指導、災情核查工作以及救災物資發(fā)放工作。了解災民受災情況,記錄受災損失數(shù)據(jù),并發(fā)放救災棉被褥1000套、單帳篷100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