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拉絲機算法總結
水箱拉絲機的算法總結控制系統(tǒng)結構與算法設計 (1)系統(tǒng)控制結構。系統(tǒng)控制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tǒng)控制結構(2)控制算法設計。根據(jù)實際控制對象的特性,要求快速響應,同時調節(jié)范圍有限。因此考慮用比例的關系進行調整,因為大拉機械設計上與微拉、小拉、中拉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收線都存在卷徑的變化,由卷徑的變化而影響速度。而大拉的收線部分不同于前者,可以忽略卷徑的變化。算法如下公式所示: V從拉=K1*V主拉+Kf1*ΔE1 (1) V收線=K2*V從拉+Kf2*ΔE2 (2) 其中K1為主拉與從拉之間的同步比例系數(shù),K2為從拉與收線之間的同步比例系數(shù)。 Kf1, Kf2分別為反饋比例系數(shù),ΔE1,ΔE2為偏離平衡位置的偏差,偏差有正負之分。 由于原料絲經(jīng)過不同孔徑的模具后,被拉成細線徑的絲。因此伸長率很大,如果對伸長部分不進行處理,在低速和高速的時候,從拉及收線是來不及響應的。如何確定K1與K2的大小,可以通過原料絲與被拉后絲的體積不變的原則來計算。因此在人機界面上由操作者在圖3畫面進行設定。 圖3 同步比例系數(shù)設定畫面(3)同步比例系數(shù)的確定方法。因為體積V=πr2L(r為絲的半徑,L為絲的長度),因此從原料絲到經(jīng)過模具后絲的線徑發(fā)生了變化。假設進模具前的線徑為r1,長度為L1;經(jīng)過模具后絲的線徑為r2,長度為L2,則根據(jù)體積不變的原則可以得出: 因此:r12L1= r22L2,即原料絲經(jīng)過模具后被拉長了,伸長的系數(shù)K= L2/ L1= r12/ r22 經(jīng)過這樣的推導,就可以得出在前面控制算法中(1),(2)兩式中同步比例系數(shù)K1、K2. 反饋比例系數(shù)Kf1、Kf2的確定是依據(jù)具體的調試效果來確定。 臺達機電產(chǎn)品應用設計 (1)硬件構成。硬件構成參見下表。 表 硬件選型 (2)PLC—變頻器電氣設計。在配置上選用比較有特色的DVP10SX00R的主機,該主機上自帶2路模擬量輸入和2路模擬量輸出,解析度12位。另外選用DVP02DA-S的模塊,一路作為兩個平衡桿電位器的電源,另外一路作為收線變頻器的速度給定。而主機上自帶的2路DA,分別作為主拉變頻、從拉變頻的速度給定。另外2路AD則分別作為2路電位器的反饋輸入,參見圖4。這樣不僅僅能夠為客戶節(jié)省大幅的成本,同時安裝尺寸也非常小,節(jié)省了安裝空間。
相關標簽:水箱拉絲機